爆款不是你創的,而是市場選的

最近在協助一間中小企業做團隊人力調整、作業流程改善並且導入系統。不虧是台灣隱形冠軍

拿44/8數字的企業家,做人做事的格局及態度真是令我學習。

台灣早期的企業家其實沒有太多資源但肯做有機會,所以創業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走來,退休前要交給二代接班。希望導入系統能在團隊溝通及作業流程上有比較大的作業流程改善也可以佈局更多的地方; 這種台灣幾十年的中小企業,對員工念情,企業責任是扛扛的。 雖然有時在軟/硬實力的部份可能不會貿進地跟上電腦化的腳步,員工就是家人。所以我們整個在做流程改善、人力角色的調整以及導入系統時上需要比較全面的考量及較多的溝通時間

在看這幾年的營業報表時,我發現他們營業額最好的前十名自己開發的商品都是熱賣超過5年的時間,以現在市場低落的狀況,現在的成續實在是不容易,決定來請教客戶的創業路 。

【爆款不是你創的,是市場選的】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初期,會陷入一種迷思:

「只要我產品或服務夠好,市場就一定會買單。」

但真相是——
市場從來不是你決定的,而是你被看見的那一面,剛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1. 不是每個努力都會被看到
    再好的產品,市場也可能無感。有可能是它沒引發消費者需求「集體渴望」。
  2. 爆款有時常不是你最滿意的版本
    用心大作的可能沒人理,反而是你「順手一做」的功能紅翻天。
  3. 市場偏好,是殘酷也是最誠實的回饋
    市場偏好我們不能控制它,但可以調整自己面對市場的姿態。

「真正的爆款,常常不是設計師自信爆棚的藝術品,而是被需求磨出來的。」

他說【我看到的第一名的熱賣商品其實在上市前一個月還是個半成品,但開發部門做的當年市場與產品的評估,確實目前市場上有這個需求,於是我們調整了當初第1代的產品,而在每年依回饋及市場方向,進行功能調整。現在都出到第5代了,依然是我們公司的台柱。 當初如果沒有這個產品上市,沒有今天的規模。】

剛好時機,剛巧的產品服務,【豬在風口上也會飛】

創業者常在創業這路上會有「我覺得很棒,大家應該也會覺得很棒」這種預判市場的自我感動迷思加上完美主義有時反而是產品賣不出去的關鍵因素。

當然產品及服務一定要創業者自己覺得很棒才有可能開發上市,但過度的要求完美或沒有進行市調可能就可能在錯的市場上戀棧。

爆款是驗證,不是憑感覺

  • 抓不到熱點就轉向,別困在錯的地方
  • 沒有經過市場的考驗,永遠都不會知道路可不可行。

所以——
與其不斷問:「這樣的服務會不會紅?市場會不會買單?」

不如現在有什麼點子

去做吧,讓世界看看你的產品及服務
你不需要等到準備好才出發,

也不需要做到最完美的產品才要推出才會被買單。

想太多有時困住的都是自己。

尤其是我們永遠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風口最佳時刻,

坦白說好幾回都是閉著眼的賭。

失敗的經驗己經多到有的他都快忘了,每次失敗除了金錢損失外還有內心的恐懼與不安,當然還有經驗的學習。 但只要有一次成功,他下次就會更有底氣地去做。
久了就會了。

行動就是開始, 當開始流動時就有多種的可能也才有各種完善商業模式的可能。

你只要開始走,就已經不是從前的你了

broken image